11月06 “飯后百步走”適合老年人嗎? 聽專家如何說
近日,國家中醫(yī)藥管理局召開健康中國中醫(yī)藥健康促進主題發(fā)布會之“中醫(yī)藥護佑老年健康”專題發(fā)布會,介紹老年常見病、多發(fā)病的中醫(yī)預防、調(diào)理、保健方法,以及秋冬季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防治方法。
會上,有記者提問,“飯后百步走”的說法是否適合老年人?從中醫(yī)角度講,老年人運動養(yǎng)生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?
湖南省中醫(yī)藥研究院黨委書記、院長葛金文表示,“飯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”的本意是通過舒緩的運動,來促進老年人脾胃消化和運化水飲的功能。但并不適合所有老年人,需要因人而異。
哪些老年人適合飯后緩步慢行呢?葛金文介紹,對于那些身體素質(zhì)比較好、沒有嚴重慢性病的老年人,飯后適度的活動更有益身心健康。其次是脾胃功能稍弱、容易積食腹脹的老人,平時的消化功能尚可,但吃多了一點就會感覺到腹部脹氣。這一類老年人飯后休息30分鐘左右再去散步10到15分鐘,“閑庭信步”一樣的走,有助于促進胃腸蠕動,緩解飽脹感。
但是還有一部分老年人不適合飯后走的,葛金文指出,患有冠心病、高血壓、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,飯后立即走路,可能導致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,容易引起頭暈、乏力、心絞痛或者更加嚴重的意外。所以這類老人,飯后最好是靜坐或者平躺30到60分鐘?;加形赶麓沟睦先?,中醫(yī)辨證大多中氣不足,飯后更容易困倦,這個時候站立或行走會加重胃的下垂程度,引起腹脹。還有平時體質(zhì)虛弱、氣血不足的老年人,吃了飯以后自然感到困倦,這是老年人身體的自我保護信號,應該順應它,適當休息以養(yǎng)氣血。如果強行散步反而會耗傷氣血,更累。飯后不應立即走路,最好先休息30分鐘左右。
對于老年人的運動養(yǎng)生,葛金文提出,必須遵循“不傷為本,適度為要”的原則。首先要順應自然。中醫(yī)講究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”。由于老年人氣血不足,身體調(diào)解機制不夠,所以這個規(guī)律還必須要遵守。而且這種運動要選擇在陽氣升發(fā)的早晨或下午陽氣較盛的三點到四點左右,千萬要避開陰氣較盛、天也不亮的清晨或者是夜晚,也不要在烈日當空的正午。春夏可適當增加運動量,秋冬則應趨向收斂,不要過度運動,特別不要劇烈運動,減少陽氣的消耗。其次,要量力而行,動靜結合,達到“形勞而神不倦”的境界。運動到身體微微出汗、感覺舒暢、不疲勞為宜。切忌大汗淋漓、切忌鍛煉得氣喘吁吁。因為中醫(yī)有一個觀點,“汗為心之液”,過度出汗會耗傷氣血和心陽。所以老年人的運動還是要以和緩為主。
其次要“重點鍛煉,顧護根本”。葛金文指出,老年人腰腿痛、關節(jié)不利的“根本”在于:腎精虧虛、肝腎不足、氣血衰弱,導致筋骨失養(yǎng) ,不通則痛、不通則僵,所以,鍛煉的核心目標不是“練得多”,而是“練得對”,要以和為貴,以養(yǎng)為主,以通為要,以腎為根。可以多做一些能溫和鍛煉到腰腿肌肉的運動,太極拳、八段錦中很多動作都能鍛煉到腰腿,起到壯腰固腎的作用。
葛金文強調(diào),老年人的運動不應只追求形體的活動,更要注重精神的調(diào)養(yǎng)。在運動時,可以把意念集中到動作和呼吸上來,使到全身放松,把意念集中到動作上來,會發(fā)現(xiàn)你的全身都是松弛的,這樣達到“形神合一”,達到最佳的養(yǎng)生效果,中醫(yī)有一句話“精神內(nèi)守,病安從來”。老年人“護本鍛煉”可以遵循下列“三字經(jīng)”:腰常搓,腎俞熱;膝常揉,筋不結;腿常抬,血自流;腹常摩,脾自強;氣常勻,意常守;緩柔穩(wěn),久見功。(來源:人民網(wǎng))

暫無評論